当 AI 成为主要开发者后,我反而越来越“不懂自己的项目”了
最近有个很奇怪的感受。 我手上有个项目,从一开始就是用自然语言指令驱动 AI 来构建的。 最初阶段非常高效——我只需要不断描述需求,AI 就能快速生成代码、搭建架构、补全逻辑。开发速度几乎比传统写法快了一倍还不止。
但做到中期、后期后,问题就慢慢浮现出来: 这些代码虽然都是 AI 写的、功能也都能跑,但我对项目的掌控感在不断下降。
现在我只能大致理解每个模块的作用、整体框架的结构。 可要我真的去深入理解那些 AI 生成的实现细节,难度已经不亚于自己重新写一遍。 调试时我通常只会判断问题大概出在哪个环节,然后让 AI 去重点排查。 如果 AI 也查不出来,我才会“亲自下场”,顺藤摸瓜地一点点追踪。
更微妙的是: 有些功能 AI 实在实现不出,我自己手动写了一部分。虽然能跑,但风格和 AI 生成的代码格格不入,仿佛是两种语言、两种思维方式。
项目越完善,我反而越觉得它脱离了我的掌控。 但它又确实能跑、能上线、能迭代——于是我也不去多想,只要结果对了就行。
这种感觉就像在管理一个越来越聪明、但不再完全听话的开发助手。 它写的东西我看得懂,但没法真正“拥有”——就像一个我主导、但我又没法完全理解的系统。
我很好奇: 🤔 有没有人也有这种感觉? 当 AI 开始承担主要开发任务后,我们是不是正在失去“理解代码”的必要性? 或者说,未来的程序员,会不会更像“代码导演”而不是“代码工匠”?